点睛2024 | 唤醒历史记忆 红色土地焕发新光彩
2024-12-04 10:29:3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张思 | 作者:肖君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692

桑植融媒12月4日讯(记者 肖君 肖磊)近年来,贺龙纪念馆重点从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、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、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三个方面着手,把文博事业发展摆在核心位置抓紧抓实,在传承红色基因、挖掘红色故事上成效显著,促进了桑植县红色文化教育蓬勃发展。今年8月,国家文物局、中国博物馆协会将贺龙纪念馆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。

文物无言,润心无声。贺龙纪念馆不仅是革命文物的收藏之所,更是保护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殿堂。“在这里,历史是可以看得见的文化遗产,桑植儿女得以回溯革命历史长河,追忆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瑰宝,感受革命成功背后的艰辛与自豪。”贺龙纪念馆副馆长彭美霞说道。

如今,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贺龙纪念馆参观展览,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,认知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历程。但是,要做到全民“打卡”贺龙纪念馆向全民喜爱红色文化转变,是极其漫长的过程。“如何更好地推广贺龙纪念馆的红色价值,加强红色教育和传承,实现红色文化的‘跨界’与‘破圈’,对于贺龙纪念馆来说,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。”贺龙纪念馆馆长张先政说道。

2024年,贺龙纪念馆创新展现形式,由传统的看文物展览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,让桑植县的红色旅游发展不再局限于红色场馆之内,转而与更多业态“牵手”,融入更多场景。纪念馆积极与市场主体对接,开发了一系列深受游客欢迎的文创产品,如纪念币、冰箱贴、文化衫等,让红色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。

同时,纪念馆还结合专题陈列和一系列的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贺龙元帅和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,进一步擦亮了“国家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”的金字招牌。“在推广红色价值方面,贺龙纪念馆广开思路,利用引进优质资源、激活馆藏资源、革新展陈等方式加强公众参与,主动推动传统静态的展陈模式转变为进社区、进校园模式,利用红色故事不断宣传红色文化,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将贺龙纪念馆视为‘第二课堂’。”贺龙纪念馆宣传教育部部长宋丹说道。

利用“在家精心打磨”加“出门认真宣传”这种创新性的传播方式,不仅拓宽了红色教育的平台,更让红色文化在广泛的人群中生根发芽。截至今年10月底,贺龙纪念馆旅游参观人数超过39万人次,来馆开展研学活动的中小学生达1.3万余名,讲解接待1177批次。

2024年,贺龙纪念馆在挖掘红色文化、根植红色基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贺龙纪念馆将红色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,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通过多视角深挖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,向观众多维度、多层次阐释红色革命内涵,让文物焕发新生和光彩。

(一审:张思  二审:杨明  三审:吴明波)

责编:张思
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
时政报道
视听桑植
时政报道

  下载APP